十二五规划通过后,学界、政府部门很多人都开始研究和讨论应该做什么,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顶层设计,应该有哪些重点的改革项目
经济下行中企业利润总体下滑,非金融类企业盈利空间明显缩小。表现为,从GDP季度累计同比增长看,本轮经济回调始于2010年二季度,到2012年三季度持续了10个季度。
过去政府、企业、市场和社会长期适应了高增长的宏观环境,未来则需要在中速增长的环境下实现企业可赢利、财政可持续、风险可防范、民生可改善、就业可充分等目标。食品供求总体处于紧平衡格局,国际、国内供给冲击或货币宽松都容易使物价上涨预期转化为上涨现实。其次,出口不振和产能过剩、利润偏低,影响制造业投资增长。经济增长也明显偏离了2002-2011年10.6%的季度平均增幅。从总体上看,现阶段中国经济处在从接近10%的高速增长阶段向7-8%的中速增长阶段转换的关键时期。
稳增长与防风险并重,推动增长动力平稳转换在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时,之所以将8%作为中国经济增速的目标底线,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就业。3.投资增长面临一定下行压力。政府制定的政策要不偏不倚,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,如果公平正义出现问题,则会产生非常负面的社会影响。
要给每个人创造出彩的机会。第四,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,但中国也不断被国外所误解。他建议,公共治理变革要与时俱进,要调整改革的内在逻辑。要向市场放权,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。
他说,企业和公民才是创造财富的主体,而现在却反过来了,很多政府部门都在扮演着财富创造的主体。因此,我们不能光在行政层面改革,更要与时俱进,进行政治体制改革。
第一重压力是公共治理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压力。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、民族复兴、人民幸福。再次,中国社会转型、体制转轨在快速推进,但积聚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,能否保住30多年改革开放的成果,进而发现新机遇,对我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。第二重压力是政府自身存在的问题引发公众不信任带来的压力。
有了这样的价值理念,我们对于建成职能科学、结构优化、廉洁高效、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才更有期待。他提出,公共治理改革与创新的目标是三清四权,即干部清正,政府清廉,政治清明。创新公共治理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路径汪玉凯表示,目前中国社会面临着四大风险:经济下行压力的风险。他最后总结道,要敢于废除一些长期不合理的特权,保证老百姓当家做主的权力得到落实,约束公权,构建一个约束权力的制度笼子,保护好已经写进宪法里的私权。
要向社会放权,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事业管理中的作用。资源环境的使用方式难以为继。
低端产业主导的经济结构难以为继。社会利益格局扭曲的风险。
考量政府职能转变的效果,人民满意才是最重要的。在这四大风险面前,要走出改革困境,需要以更大胆的勇气推进公共治理变革。公众对民生问题的诉求以及政府公信力下降的风险。第三,加大政府自身改革力度,构建约束公权力的制度笼子。对于公共治理的变革与创新,汪玉凯认为应围绕四个方面重点展开:首先要找准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能定位,最大限度地保障社会的公平与正义。老百姓的民生要改善,我们对老百姓的承诺能不能兑现?我们能不能给老百姓点实惠?在医疗、教育、住房、社会保障等方面,我们能不能让老百姓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,这是最大的问题。
其次,要优化政府结构,坚持小政府、大社会的方向,有所为,有所不为。人民有没有幸福感,很多情况下是看他们有没有处在一个公平的起跑线上,有没有享受到公平的政策,如果他发现自己被不公平、非正义的对待,即使很有钱,又怎会有幸福感呢?因此,公平正义比阳光更重要。
废除特权,弘扬民权,约束公权,保护私权。对政府来讲,政府的所有活动都要有法律依据,即法律不授权,政府无职权,政府要依法行政。
政府自身改革不能滞后,要围绕自身存在的问题,加大改革力度。劳动在收入分配中的占比持续下降,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引发的社会问题,使社会稳定的大局难以为继。
干部清正是政府清廉的基础,如果没有每个人的自身清正,何来政府清廉?干部清正,政府清廉,之后才有可能实现政治清明。二是政府管理运行中的深层次问题没有解决,比如职能转变问题、政府自身改革问题、行政审批问题等。其次,中国经济在持续快速发展,但付出了巨大代价,这个代价反映在转变发展方式上,主要是四个难以为继,即低成本出口战略难以为继。汪玉凯说,现在政府越来越成为社会矛盾的中心和焦点,肯定有其自身问题。
举例而言,政府要完善和实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,加大对官员财产申报公开的步伐,只有财产申报,没有公开环节,这样的申报意义不大。对公民来讲,法无禁止即许可。
过去我们走了一条国富优先的道路,政府收入占了整个GDP的35%左右,现在要从国富优先转到民富优先,让人民群众富裕起来,提高其幸福感、成就感。很多官员并不知道他的权力有多大,权力边界在哪儿。
过去我们的公共治理更多在行政层面上进行改革,十八大报告指出行政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,政治体制改革能够使政府更好地转变职能,提高效率,降低成本。政府自身改革也已经滞后,比如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们就在谈公车改革,结果到现在都还没有破题。
政府是营造环境的主体,不是创造财富的主体。而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,使之没有欺诈和垄断,是政府的最大责任,这样,政府才能够真正找到自己的角色并定好位。没有人民幸福,复兴就不算完成,人民幸福内涵广阔,幸福如月映千江,感受因人而异,但在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里,每个人都能感觉到自己有出彩的机会,是幸福感最起码的条件。第四,政府要为人民谋福祉,避免与民争利。
创新公共治理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。减少投资审批、减少生产经营审批、减少行政事业收费、改革工商登记制度等。
来源:深圳特区报 进入 汪玉凯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民富 公共治理 。市场经济条件下,政府最主要的职责有三项,即营造良好的环境、提供优质的服务、保障社会公平与正义。
他表示,公共治理的变革与创新,需要围绕找准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能定位,最大限度地保障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等四个方面展开。中国梦,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。